隨著金融行業高速的信息化和網絡化發展,個人金融信息作為個人信息中最重要的一種,其安全性直接影響到個人財產安全。在此提醒廣大公眾應了解掌握個人金融信息安全常識,增強防范意識并妥善采取保護措施,確保個人金融信息不受侵害,遠離不法分子的詐騙陷阱。
一、什么是個人金融信息
依據《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個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機構通過開展業務或者其他渠道獲取、加工和保存的個人信息,包括個人身份信息、財產信息、賬戶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及其他反映特定個人某些情況的信息。
個人身份信息:包括個人姓名、性別、國籍、民族、身份證件種類號碼及有效期限、職業、聯系方式、婚姻狀況、家庭狀況、住所或工作單位地址及照片等。
個人財產信息:包括個人收入狀況、擁有的不動產狀況、擁有的車輛狀況、納稅額、公積金繳存金額等。
個人賬戶信息:包括賬號、賬戶開立時間、開戶行、賬戶余額、賬戶交易情況等。
個人信用信息:包括信用卡還款情況、貸款償還情況以及個人在經濟活動中形成的,能夠反映其信用狀況的其他信息。
個人金融交易信息: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支付結算、理財、保險箱等中間業務過程中獲取、保存、留存的個人信息和客戶在通過銀行業金融機構與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等第三方機構發生業務關系時產生的個人信息等。
衍生信息:包括個人消費習慣、投資意愿等對原始信息進行處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個人某些情況的信息;以及在與個人建立業務關系過程中獲取、保存的其他個人信息。
二、個人金融信息泄露渠道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因為以下這些不經意的行為將自身的金融信息泄露。
(一)隨意填寫個人資料。如街頭填問卷送小禮品、網上填問卷送禮品、注冊即送大禮、填寫詳細資料贏抽獎機會等,參與這些小活動均有可能泄露個人金融信息。
(二)在互聯網上發布個人信息。一個帶有定位的曬圖可能會暴露家庭地址,一個聊天截圖可能會暴露手機號、微信號,慶祝生日的蛋糕剛好描述了你的年齡和出生日期,這些無形中泄露了個人信息。
(三)貿然連接不明免費WI-FI,隨意掃碼。免費WI-FI以及二維碼可能成為木馬病毒的攜帶者,盜取用戶手機號碼、銀行卡號、交易密碼等重要個人金融信息。
此外,不法分子利用技術手段、改裝改造設備竊取用戶信息,黑客攻擊系統獲得用戶信息或者相關工作人員倒賣用戶信息也是個人金融信息泄露的重要渠道。
三、個人金融信息泄露的危害
個人金融信息泄露的危害可大可小,例如最常見的騷擾電話接二連三,垃圾短信、郵件鋪天蓋地,嚴重的則信用卡被盜刷、賬戶錢款不翼而飛,名譽受損、無端涉案,更有不法分子冒充親朋、同學、公安前來詐騙。
四、個人金融信息風險防范要點
個人金融信息泄露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公眾需要提高安全防護意識,保護好自己的個人金融信息,守護個人財產安全,下面這些風險防范要點需要牢記。
(一)切勿把自己的身份證件、銀行卡、金融賬戶等轉借他人使用。
(二)不要因為贈送禮品就注冊賬戶并提供個人身份信息、個人賬戶信息。
(三)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向他人透露個人金融信息、財產狀況等基本信息,也不要隨意在網絡上留下個人金融信息。
(四)辦理金融業務時盡量親自前往,切勿委托不熟悉的人或中介代辦,謹防個人信息被盜。
(五)切勿隨意丟棄刷卡簽購單、取款憑條、信用卡對賬單等,對寫錯、作廢的金融業務單據,應撕碎或用碎紙機及時銷毀。
(六)不要輕信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和郵件。對方身份未核實前,切勿透露本人銀行賬號、密碼或進行轉賬操作。
(七)在電腦和手機上,不要隨意點擊他人發來的不明鏈接或網上搜索到的非正規網站鏈接。
(八)不要隨便掃描二維碼,在使用二維碼支付時,不要提前展示二維碼,以免被他人掃碼扣款。
——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涉及侵權請予以告知。]